五月花海芬芳,青春壮志飞扬。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增强青年学生的使命感与担当,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5月12日上午,在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的组织下,美术学院辅导员高瑞阔与音乐学院一同携三十名学生代表赴空军预警学院参与“三到一长期”誓师大会与交流活动。
空军预警学院领导在讲话中表示,甘巴拉、马衔山、友谊关雷达站等英雄模范群体和卢本初、王军峰、齐峰等先进榜样,激励着代代毕业学员坚定理想信念,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誓师大会后,学生代表们与空军预警学院即将奔赴戍边一线的学员们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学员共谈理想、共话担当。交流会后,我校学子参观了空军预警学院校史馆,了解党史、革命奋斗史及空军预警学院历史。
通过此次共建共育交流活动,美院学子不仅对深刻理解了强国兴军的时代要求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更加明白了爱国报国护国、拥军强军建军,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展望即将到来的军训,学生代表们明白了军训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修课程,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军训中,同学们将学习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不断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生代表感想:
李静锋:
通过此次参加空军预警学院“三到一长期”活动。我深刻的体会到同学们戍边的决心和斗志,即将毕业的同学们三声呼喊表决心让我内心极为震撼,同时也了解到空军预警学院悠远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对国家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我们岁月静好,一直都是战士们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用更加坚定地意志去接受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面对即将到来的军训,我们的心态应该是充满期待,积极地去接受,在其中体会,在其中成长,成就更加顽强的自己,在我们同时期的青春里,战士们镇守祖国,而我们也要用另外的方式建设伟大祖国!
吉克五达:
此次很荣幸能够参加与空军预警学院的分享活动,在那里我看到了雷达兵的历史,空军的历史,在高4000多米的海拔的艰苦地方默默奉献的历史,参加他们戍边的誓师大会,看到了那坚定不移的眼神,听到了雄浑嘹亮的誓词,果断的递交了自记戍边声请书。通过这次参观军营的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军人不但吃苦耐劳,而且遵守军规军纪,正因为他们平时刻苦训练,才能保家卫国,才有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哪儿有难,便会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今天刚好是汶川大地震纪念日,当时,通往外界的通路被阻断,早出现在那里的便是解放军,当时的环境那么艰苦,每一分每一秒,他们都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挽救着每一条生命。解救工作一做完,当人们想起解放军同志时,他们早就悄悄地离开了。不求得失,也不贪功,总是在默默的付出。这就是军人,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要向他们学习。
李永成:
“到边疆区,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部队备战打仗服务”一声声口号,喊出了中国军人的使命和担当。黄沙肆虐的戈壁滩,号称着生命禁区的西藏高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中国军人。我想,既然选择投身祖国的教育事业,就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用自己的光照亮祖国的边疆,为国育才,培育出更多的富有使命担当的时代新人,牢记习主席的嘱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自己说起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培养过硬的专业本领,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教育,把所学本领传授给下一代青年,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黄之扬:
2022年5月12日,我很荣幸作为华师代表团的一员参观了空军预警学院。在军官的带领下我参观了校史馆,校史馆内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陈设简朴中透着刚毅和满满的精气神。虽然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但始终不变的是培养许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人才的热血和恒心。在申请卫国戍边的仪式上,“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句句口号响彻云霄,接力戍边、建功边疆的精神让我深受震撼。
青年正是人生中最应该奋斗的年代,国家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奋斗与拼搏也正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表达对青年的殷切希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百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当不忘先辈教诲,砥砺前行。
作为华师学子,我应当铭记“求是创新,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继承弘扬支教精神,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薛盈美:
今天,我们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参加了武汉空军预警学院的毕业誓师大会,伴随着雄壮的校歌,我们一行在班长讲解员的讲解下开启了百年理工校史之旅。班长讲解有声有色,我们也意识到军人的不易,预警学子始终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秉持舍我其谁的自信,谋致胜之道、砺打赢利器,争做战略预警体系建设跨越发展的先行者和建设者,在以实际行动彰显“预警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应该担任相应的责任,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新时代青年的号角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