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功举办《智能辅具与适老化设计》教材建设研讨会暨专家聘任授牌仪式。来自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讨会基于艺术与科技交叉平台,共探智慧养老设计新范式,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01
专家授牌:组建跨学科智库团队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敏为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翁天飘颁发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实习基地。同时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翁天飘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敏颁发适老化智慧健康设计研发与实践基地。
02
学者聘任:融汇前沿视角
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翁天飘聘请唐文副教授担任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专家顾问。同时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请翁天飘会长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
03
赠书仪式:
首发《适老化服务系统设计》教材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金紫代表发言,金社长介绍《适老化服务系统设计》不仅代表了出版社的成就,更是中国适老化与智慧设计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国际顶级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已购买本书版权出版英文版,向世界展示中国适老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金紫、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翁天飘同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唐文共同为新书揭幕。
04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唐文为嘉宾做教材建设工作汇报。唐文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包括华盛顿大学、伦敦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位海内外学者的教材编写专业团队。其次对现阶段现有成果进行汇报,在设计创新方面:适老摇椅集成健康监测系统,突破传统辅具局限,在科研探索方面:解析美国Parc Provence社区案例,首创"情境融合疗法"缓解患者焦虑,重构机构养老空间逻辑,从封闭医疗场域向情感支持空间转型。
唐文副教授解读新教材三大创新:第一,交叉学科架构:融合环境设计/工业设计/服务设计;第二,真实项目驱动:相关案例进入教学模块;第三,国际案例库:收录中美日韩智能辅具设计对比研究。
05
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慧杰围绕中国康复辅具产业存在巨大缺口这一主题,面对2035年高达4亿人的老年群体,提出智能辅具需聚焦三大核心场景:解决"走不动、看不清、听不见"的日常困境。强化基础功能设计、注重普惠性、扩展生活支持辅具类别,避免"重治疗轻生活",提出“辅具设计要融入生命尊严。”
武汉炎黄创新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靳延安提出教材定位需明确三大方向:受众精准化、智能本质化、成本可控化。强调"功能强大的辅具若价格脱离支付能力,仍是空中楼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及湖北省养老机构协会秘书长李波对出版系列教材的构想表达了肯定,认为此项目实现了首创性、国际化、视觉化。
同时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可以增加普惠型案例(社区/居家场景);第二,邀请养老院担任编委会成员(实战经验反哺教学)。
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万提出新教材的创新点,例如评估体系前置,单独章节解决"先评估后适配"行业痛点。同时对教材内容发表优化建议,一是可以对接2025中国康复辅具目录,如国产自主产权产品,细化辅具分类;二是深化案例调研,覆盖公/私立机构及不同改造场景。
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会长翁天飘围绕康复辅具需从"产品研发"转向"服务闭环"这一主题发言,直击痛点"贫困老人会拔掉智能插头——设计必须结合付费能力与心理接纳度"。提出教材要成为‘服务链设计指南’,而不只是产品目录。
武汉智慧养老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万方荣围绕新教材目录提出见解,第一,教材是否精准定位,三类读者:设计专业学生、养老院从业者、 社区工作者;第二,扎根实践,融合武汉国家基金支持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经验;第三,拒绝纸上谈兵——让教材成为解决‘尊严养老’的实战手册。
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副主任熊朝阳围绕当前适老化问题发言,提出疫情使国产辅具转型,智能设备与养老服务脱节严重,同时对新教材编写提出宝贵意见。
06
《智能辅具与适老化设计》教材建设研讨会暨专家聘任授牌仪式圆满结束,全体嘉宾合影留念。
—END—
图文|刘旺悦
编辑|卓靖芸 徐越
校对|唐文
审核|蔡敏 郑达
(责任编辑: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