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苏珊、杨亦孜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为深化校地共建,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7月3日至10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心向党”美育实践队的队员们,手持画笔与颜料,走进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和螺山镇铁牛村,以艺术之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彩。
从设计构图到调色勾勒,队员们以专业为基、以热忱为墨,白天挥汗如雨,夜晚挑灯作画。短短7天,队员们以500余平方米的墙绘覆盖乡村斑驳老墙,将原本单调的墙面蜕变为“会呼吸的艺术长廊”。党政宣传区的鲜红旗帜与铿锵标语、廉政文化区的水墨莲竹与清风正气,在烈日下渐次绽放,成为乡村最亮丽的风景线。


螺山镇政府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打造“艺术乡建”示范村,推动文旅融合。而对美院学子而言,本次实践不仅是专业能力的锤炼,更是一次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青年思想播撒在新时代征程里的深入实践。 社区负责人专程致谢:“这些墙绘作品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传播了正能量,成为我们开展党建宣传的新阵地。”
美术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学院党委书记谢耀辉专程前往实践地看望师生送上慰问,并与大同湖管理区签署校地共建协议,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成挂牌。实践队带队老师学院团委书记张晓冰表示“艺心向党”美育实践是学院多年来持续打造的社会实践品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了“三个结合”: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高校资源与地方需求相结合。充分实现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校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据悉,在2025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创新构建“1+4+N”实践路径,依托“艺心向党”一大美育品牌,围绕“艺筑乡韵”“艺护童心”“艺脉寻真”“艺传古韵”四大主题,将专业考察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共派出19支分队,300余名师生实践足迹遍及武汉洪湖、江西瑞金、安徽宏村、云南大理、甘肃兰州等8省26地,共计完成千余幅祖国大美山河艺术作品,绘制墙体面积500余平。学院入选省级实践团队1支,省级志愿服务项目1个,校级重点实践团队1支。
此次“艺心向党”美育实践活动是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贯彻落实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艺术创作与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当地人居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为青年学子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未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艺心向党”品牌建设,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艺术力量,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人才,推动艺术教育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让“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