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与中华文化|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唯楚讲堂”系列讲座顺利举办
2024年4月17日晚,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唯楚讲堂”系列讲座——“三星堆文明与中华文化”在学院一楼106教室举行。本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荆楚艺术遗产研究中心主办,历史文化学院黄尚明教授主讲,我院陈晓娟教授主持,李会、肖笛老师以及美术学院、历史学院诸多同学参与了讲座。
三星堆文明由古蜀人创造,黄尚明教授以历史上的蜀国为切入点,为师生详细讲解了成都平原地区的重要遗址分布及典型文物。
黄老师首先从“蜀”的古文字讲起,引入三星堆面具的纵目特点。他将三星堆青铜器分为祭祀对象、神职人员、巫术法器三大类,第一类为表现蜀王的青铜立人或其他首领或祖先的金属面具;第二类为祭祀姿态跪姿、顶尊、持璋等祭师人像;第三类则是祭祀法器,如神树、权杖、酒器等。法器中尤以黄金权杖与后来的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头冠最为醒目,修复后的权杖与头冠上能够看到绘有凫、鱼及箭的组合纹样,应是蜀国国王之一“鱼凫”的象征,箭穿过鸟身射向鱼,说明鸟部族虽然与鱼部族达成妥协,但其势力更大一些。特定纹饰的器物不仅是政治合法化的体现,也体现了三星堆文明与金沙文明的先后关系和权力转移。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中四鸟绕日图案体现了太阳及象征太阳的金乌的崇拜,金面具则展现了古蜀人金器加工艺的出众技术。
三星堆八号祭祀坑出土大量焚烧后的象牙,体现了古蜀人独特的“燎祭”仪式,它们祭祀祖先与中原地区以“尸”扮演祖先的方法不同,而是将祖先的形象体现在立人像或青铜面具上,这也是为什么三星堆青铜器形制不同于中原的原因。但是三星堆出土的祭器有中原常见的尊和罍,与殷墟时期的尊和罍形制类似,只是肩部多了立鸟等装饰,说明古蜀人与中原地区有相互的文化交流,对中原文化有借鉴吸收与再创造。
本次讲座使师生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了三星堆文明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们揭示了古蜀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上印刻着多元互动和共同发展的痕迹,为我们带来文化思考与艺术创造的新启发。
摄影:朱柏润
海报:向雨欣
撰稿:朱柏润 高敏 付雪莹
校对:贾若楠
审核:蔡敏 陈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