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美术学院迎来了2024级和2023级非全日制研究生返校学习。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寒假授课教学,为同学们制定了详实的寒假学习计划,课程体系涵盖美术专业各个方向,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搭建优质的成长平台。虽然时间短暂、天气寒冷,但同学们全程参加了种类丰富的课程学习,收获满满。
1月3日至1月18日,历时16天,同学们系统学习美术理论前沿动态,聆听老师们的精彩讲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易阳老师的《艺术创作方法研究》课程,帮助同学们提升创作思维、艺术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庄黎老师的《日常的与未来的设计》课程,将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探索未来设计的可能性,激发同学们对设计的深层思考,培养创新精神,为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舒丛老师的《艺术创作案例分析》课程,运用生动的案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同学们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分析艺术作品。刘晓文老师的《艺术教育经典文献文本细读》课程,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升文献阅读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视野。杨峰老师的《美术学科教学论》课程,引导同学们掌握美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评价反思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宋磊老师的《美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帮助同学们掌握美术教学的核心技能,提升教学研究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锻炼美术教育的专业技能水平。
此次授课期间,同学们积极与导师联络沟通,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灵感。导师们也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提供精准的指导,帮助他们捕捉生活中的亮点,提炼出更具艺术表现力的元素。同学们积极完成课程任务,如写作、汇报等,为绘画创作形成了扎实的理论支撑,拓宽了创作的思路。
美术学院师生用热情驱散了寒冷,用努力书写了精彩。教师们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同学们搭建起知识的桥梁,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收获颇丰。学院研究生工作也在不断创新思路、深入扎实的开展,积极探索适合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从实践环节到论文指导,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力求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也为学院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寒假授课实录

宋磊老师授课2024级课程《美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刘晓文老师授课2024级课程《艺术教育经典文献文本细读》学生外出考察

杨峰老师授课2024级课程《美术学科教学论》

易阳老师授课2024级课程《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庄黎老师授课2023级课程《日常的与未来的设计》学生汇报

舒丛老师授课2023级课程 《艺术创作案例分析》学生汇报
学生感言
这个寒假,我参加了《艺术创作案例分析》和《日常的与未来的设计》两门线上课程,收获颇丰。在《艺术创作案例分析》中,舒丛老师深入剖析各类艺术案例,启发我们进行创作。尽管大家专业不同,创作形式多样,但老师都能给予细致指导,让我们的创作成果丰富且精彩。在《日常的与未来的设计》课程里,庄黎老师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的讲解专业又详细,布置的任务也极具挑战性,从苹果鼠标到艺术展馆,再到跨媒介时代的设计思考,每一次老师都耐心指导、答疑解惑。两位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们受益匪浅,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2023级硕士研究生 陈炎
寒假期间的两门线上课程,给我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艺术创作案例分析》课程中,舒丛老师对不同艺术案例的解读,拓宽了我的艺术视野,而针对我们各自专业创作的指导,更是精准且实用。《日常的与未来的设计》课程同样精彩,庄黎老师对法国地铁设计等案例的深度剖析,让我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三次任务的布置与指导,更是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思维。两位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我在这个寒假收获满满。
——2023级硕士研究生 段璐嘉
寒假回校上课,回到久违的校园生活,走进教室,看到老师认真授课,同学专注听讲,氛围瞬间感染了我。知识在课堂上流淌,难题逐一攻克,我渐入佳境。这特殊的学习时光,让我明白把握当下,点滴积累,方能收获成长。
——2024级硕士研究生 付岚宇
寒假回校上课,回到久违的校园生活,走进教室,看到老师认真授课,同学专注听讲,氛围瞬间感染了我。知识在课堂上流淌,难题逐一攻克,我渐入佳境。这特殊的学习时光,让我明白把握当下,点滴积累,方能收获成长。
——2024级硕士研究生 付岚宇
文字|刘昀 刘蓓
图片|徐文涛 付岚宇
编辑|卓靖芸 徐越
审核|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