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主页 > 师资队伍 美术学系 > 美术史论教研室 > 正文

2025-09-10 点击:[]


一、 个人简介

余静贵,1982年7月生,江西德安人。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艺术史、艺术遗产与美学等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10余项,在《民族艺术》、《文化遗产》、《中国美术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2022年入选首届“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培养计划。


二、 代表性学术成果

(一)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先秦两汉漆器艺术的审美观念变迁研究》,2019;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楚美术中的戏蛇图像研究》,2018;

3.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生命与符号——先秦楚漆器艺术的美学研究》,2016;

4.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先秦楚漆器艺术审美研究——基于苏珊·朗格艺术符号美学的视角》,2014。

)学术论文

1.《射礼、田猎与戏蛇:淮阴高庄战国墓刻纹铜器图像考辨》发表于《中国美术研究》,2024年第1期;

2.《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傩舞图像研究》发表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3.《从墓棺漆画看羽人图像的兴起与变迁——以曾侯乙墓和马王堆一号汉墓为中心》发表于《艺术学界》,2021年第2期;

4.《戏蛇、巫祭与田猎:信阳楚墓锦瑟漆画图像的叙事解读》发表于《民族艺术》,2020年第2期;

5.《神人与戏蛇:曾侯乙墓五弦琴图像新考》发表于《艺术学界》,2020年第1期;

6.《蛇与巫:楚美术中的戏蛇图像研究》发表于《文化遗产》,2020年第1期;

7.《传承与嬗变:楚汉漆器艺术的审美比较研究》发表于《四川戏剧》,2019年第4期;

8.《论《淮南子》的工艺美学观》发表于《中国美术研究》,2018年第1期;

9.《论先秦楚漆画的审美特质及其生命精神》发表于《美术观察》,2017年第2期;

10.《论墨子的工艺美学观》发表于《民族艺术》,2017年第6期;

11.《基于楚文化的新楚式家具设计》发表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12.《巫文化视域下的先秦楚绘画审美探析》发表于《文化发展论丛》,2017年第3期;

13.《论《庄子》中的生命之“化”》发表于《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14.《论先秦楚漆器符号的审美意味》发表于《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第9期;

15.基于竹文化的竹产品设计研究》发表于《竹子学报》,2016年第4


)学术专著

1.《生命与符号:先秦楚漆器艺术的美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

2.《先秦两汉漆器艺术的审美观念变迁研究》,人民出版社,2025


)获奖与荣誉

1.《生命与符号:先秦楚漆器艺术的美学研究》获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22.10;

2.《先秦楚美术的审美研究》获荆州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荆州市人民政府),2020.12;

3.入选首届“湖北省青年社科人才”培养计划,2022.2


    分享至

    (责任编辑:王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