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8 点击:[]



追根溯源   往昔峥嵘

  华中师范大学前期的师范美术专门教育建制,从1952年11月组建至1958年8月调离,历经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图画制图系和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两个阶段。1957年院本部迁往桂子山新校区后,图画系留住昙华林原址办学。
 
  一、图画制图系独立建制及演变
1952年7月至9月,私立中华大学、广西大学的部分系科和湖北教育 学院,相继并入改制中的公立华中大学。同年11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指令撤销华中大学、中华大学、湖北教育学院三校校名,组建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经 过院系调整,由并入的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改组成立图画制图系。杨立光任系主任,下辖美术专修科,刘依闻任科主任。为倡导小学综合艺术教育,中南军政委员会 教育部令增设艺术科,将当年招收的音乐、美术两专修科新生合并培养,刘依闻改任该科主任,原职由程白舟接任。
1953年10月,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 维持原名。1955年初,杨立光、刘依闻向学院申请将工学性质的制图部分划出并更名为图画系获准,同时着手准备按中央教育部指示“单独设立艺术性的师范学 校(院)”。1956年5月,学院接中央教育部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以华中师范学院的音乐和图画系科为基础,与湖北师范专科学校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立武 汉艺术师范学院。筹建工作由华中师范学院负责,杨立光任美术系主任,原图画系师生全部调往。1958年5月,该院撤销,音乐美术两系又归属华中师范学院并 回复原称。同年7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及附属中学迁至广州,湖北省政府于是决定筹备一所艺术学院。8月即令华中师范学院音乐图画两系与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合 并为湖北艺术学院,图画系吸收中南美专部分留汉教师在昙华林原址组建美术系。至此,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办学历史暂告中断。 
 
  二、学制、课程设置及师生规模
按新型师范院校要求改制后的公立华中大学,在更名华中师范学院前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过渡阶段,学校确立师范为本的办学原则,图画制图系主要培养中等学校图画和制图教师,艺术科主要培养初级中等学校音乐与图画教师。学制初采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科,1955 年调整为五年制专科和七年制本科,入学教育年限下移至初中毕业。系科下设图画、图案与制图、艺术理论与创作等三个教研组。1954年改组为室,并将“图案 与制图”和“艺术理论与创作”两教研组合并为“艺术理论和图案”教研室。开设素描、彩色画、图画基本练习、图案、制图、艺术概论、美术史、苏联绘画、创 作、图画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同时为艺术科开设写生、图画教学法等课程。
图画制图系建系之初,教师仅有原湖北师范学院艺术科美术组并入的杨立光、刘依闻、程白舟、阮璞、王霞宙、李一夫、梁培裕、魏正起等10 余人,1953年又从海南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大学、南昌大学等校调来万昊、郑昌中、孙世灏、杨炎等数位教师,另从湖北教育学院艺术科毕业生中选留助教数 位,共有24名教师。改组为武汉艺术师范学院时期,教师人数发展至46名。在校学生人数,最初仅有随校并入的原湖北师范学院学生35人,1953年秋学生 规模即达122人,1954、55年暂停四年制本科招生后,在校生人数一度减少,1955年调整为五、七年学制后扩大了招生规模,在校学生人数增至201 名。
 
  三、办学成效显著,成就湖北美术专门教育
1953年高等师范学校院系调整基本上已告完成,华中师范学院被中央教育部赋予“为中南地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培训中南高等学校师资”的重任。在华中高师进行尝试性改革的基础上,学院自1954 年起进行了稳步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阶段。依此,图画制图系制订了“教学工作计划”、“教学方法工作计划”、“科学研究工作计划”、“提高 教师水平工作计划”、“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培养青年师资工作计划”、“学生课外活动工作计划”、“系办公室工作计划”、“资料室工作计划”和“领导检 查工作计划”,实现了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学过程,逐步建立起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从教后成为中南地区基础美术教育的骨干,到了 80、90年代,涌现出马厚生,哈一文、温普乐、李定民等各地区教学名师。
  教师的创作、学术研究也在新的形势下开始起步。早期参入筹办和后来调入图画制图系 的专业教师,均先后毕业于上海美专、南京美专、国立艺专、武昌艺专和留学巴黎美院、比利时皇家美院等国内外专门学校,在民国时期他们已在国内美术界崭露头 角并在各艺术或美术专科学校担任教职,具有成熟的艺术创作风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汇集了由杨立光、刘依闻、程白舟等原武昌艺专的教学骨干和从外省调 入的杨焱、万昊、刘世灏等组成的油画师资,由后来与张肇铭一同被誉为“荆楚写意花鸟画三杰”的张振铎、王霞宙领衔的国画师资,不仅共同维系了绘画教学的高 水平,并奠定了在省内绘画创作中的显要地位,而且对创作课程教学的重视,在汤文选、吕幼安、钟鸣天等年轻教师负责指导下,培养了一批,如冯今 松、廖连桂、魏杨、郭方颐、白统绪、麦柏森、朱达成等在20世纪60、70年代以致80、90年代持续活跃画坛的知名画家。同时,科研和为社会服务工作提 到了议事日程。阮璞、汤麟等教师日后成为在中国传统画学、西方美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李一夫、梁培裕等参与在汉苏联援华修建长江大桥桥头堡等细部的装饰 图案设计,李一夫还受邀参与北京在建十大建筑的相关装饰设计,并担任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装饰工程的总设计师。
  1958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在昙华林原址筹建湖北艺术学院美术 系,图画系教师、学生,图书、教具、设备及校舍全部划归新校,杨立光任副院长,主管美术系及附属中学。办学性质由师范美术向专门美术教育转型,承续了湖北 地区在武昌艺专改组、中南美专调离后专门美术教育发展的脉络。历经27年逐步完善系部,拓展专业,最终发展为湖北美术学院。 

        再续薪火   探索前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体制改革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和条件,华中师范学院于是相继新办和恢复相关专业。1985年1月,成立了以教务处副处长涂光雍为组长,魏谦、林志为副组长的美术专业筹备组。
1986年3月,根据国家教委批复,华中师范大学恢复美术专业并成立美术系,办学层次逐步由本、专科发展到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由师范美术扩展到非师范的应用设计领域,师生规模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小。
 
  一、恢复美术专业,组织、师资逐步到位
  1986年3月,美术系成立。张长清任美术音乐两系联合党支部书记并 兼美术系副系主任,魏谦任副系主任并主持工作,调配相关工作人员,设立系办公室、资料室、教具室等教辅部门。1988年9月,魏谦任系主任,肖丰任副系主 任。1989年2月,美术系成立直属党支部,调任邓儒柏为直属党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同年,将基础、色彩教研组增扩为基础、色彩、设计、理论四个教研室, 完成了美术系的基本构架。1991年8月,由易云生任副系主任并主持工作,肖丰任副系主任分管教学。1994年4月,邓儒柏调往新的岗位,系党政班子调 整,官枫任党总支部书记,张玉能任系主任,易云生、肖丰任副系主任。1996年12月,系行政班子换届,由魏谦任系主任,娄宇、覃发高任副系主任。上述系 党政班子成员,先后在各自岗位工作期间,陆续完成了各阶段的相关建设。
  恢复美术专业筹备期间,就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在原华中师范学院图画系领导现 任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杨立光、美术系主任刘依闻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了本院教师汤麟、李承荫、尚杨、皮道坚、李帮耀等,湖北省文联、美术院的周韶华、查世铭 等担任特聘教师,帮助制定专业教学方案,指导开展教学。在开始招生后的数年间,通过调入有经验的教师和接收优秀毕业生两种途径,快速组建起中国画、油画、 版画、工艺美术及设计、美术史论、中学美术课程教学等30余人的教学队伍,开设出中国画、油画、版画和装潢设计四个方向的专业课程。
 
  二、立足师范,不断扩展专业和提升层次
  建系之初,即确立以师范美术教育为主导下的多样化、教育层次不断提升的办学路线。对于1986 年开始招生的本科“美术教育”专业,坚持师范规格并在本科教学一一落实,在次年扩大招生同时,以“现代装潢设计”二年制专科成人教育为起点,经全日制“装 潢设计”三年制专科过渡到“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四年制本科,并在此基础上申报获批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专业。经过6年办学,又于2002年获得美术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培养中国画、油画、版画方向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专业人才。次年,又争取到“美术教育硕士”办学权并招生。至2004年春,美术系美术学、装 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艺术设计三个本科和美术学全日制硕士、在职美术教育硕士在校学生发展到600人,形成师范和非师范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教育的多层 次办学模式。同时与国外一些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定期派遣交换生和接收留学生。
 
  三、创作、设计突出,学科特色逐步形成
  肖丰、罗莹、左正尧等一批刚调入美术系的青年教师,就在“85美术新 潮”、“86湖北美术节”等活动中崭露头角,随着教师队伍的扩大和不断参与各类专业性展览活动,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代表人物和创作集群。其 中,中国画方面。朱振庚的作品在90年代中后期,不断被提名或推荐参加各类学术性展览,成为中国彩墨画的代表人物,出版多部个人专集并被录入《中国现代美 术全集》中国画分册。而郭方颐长期致力于传统花鸟画和书法创作,体现出深厚的造诣。油画方面。肖丰在综合材料运用与表现领域的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 绩,1997年荣获中国教育部与韩国外务部联合举办的“中韩青年学术奖”。铜版画创作形成集群优势。进入90年代,教师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 及国外专业性版画展览并获奖,魏谦、侯云汉、易阳三人于1999年被中国版画家协会评为“20世纪80—90年代优秀版画家”,颁鲁迅版画奖,作品录入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分册。为社会服务的设计项目也不断增加。尹继鸣主持设计的“701所展馆”、“华中师范大学校史馆”,仇帝主持设计的武汉广场购 物中心,张扑主持设计的永和豆浆VI项目均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学科研究也初步形成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和传统工艺美术研究的特色。举办了“湖北省首届专 业美术教育理论研讨会”,结集出版了《美术教育论文集》,并获市政府奖励。杨建滨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研制与实验》的成员,负责《高中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1999年,辛艺华在持续研究的传统工艺美术领域,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土家族民间美术特 征及表现形式》课题。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进入“211工程”重点大学建设行列,并以学科建设为重点进行院系调整,原美术系改组为美术学院。确立为突出美术教师教育特色,积极拓展设计艺术、动画和造型艺术学科的发展空间,把美术学院建成为高水平的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与设计、研究兼备的综合性研究型学院。
 
  一、完善学院制建构,改善办学条件
  经学校批准,先后任命王旺胜为分党委书记,肖丰为院长,侯云汉、覃发高为副院长, 易吉林为分党委副书记。院教辅部门设院行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实验与设备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图书资料室,学系设美术学、设计、造型艺术三 系,按课程结构设美术基础、美术史论与课程教学法2个教研室,按专业培养方向设中国画、现当代油画、铜版画、视觉传达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动画与游戏设计6个工作室,研究机构设城市形象与当代艺术中心、美术文化研究所、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中心、基础美术教育调研中心、楚艺术暨长江中游古代美术研究中心。
  2007年春,位于博雅广场东侧的美术学院教学楼落成,拥有1个学术会议中心、博雅美术馆和博雅画廊,43间写生画室和设计室,6间多媒体教室,7个专业平台实验室的教学和专业交流场所。配套设施完备,办学硬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拓宽本科专业,强化教学管理,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
学院成立之后,制订了“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非师范专业,向综合性方向拓展,分别于2006、 2008年按1998年本科目录申报获批增设动画和绘画专业。目前,学院拥有师范性质的美术学和非师范性质的艺术设计、动画、绘画四个专业。2007年, 学校受教育部委托,承担免费师范生培养试点工作,美术学专业全部招收免费师范生100人。为了切实保持小班化专业课堂教学的特点,适度减少了非师范专业招 生人数,年招生量也控制在100人,本科在校生人数稳定在800余人范围,同时教师职工人数增至69人,保持合理的师生比例,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抓建章立制,规范教学的同时,也着手抓教学基本建设。首先,加大教学研究力度,申报立项省、校级教学研究9 项,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研究,获得省、校级教学成果奖励5项,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 法。其次,重点建设基础课程与相应教材。同样采取立项的方法,分批分阶段建设了一批省级精品课、校级优质课和校级主干课;立项编写并出版了一批“十一五” 规划教材、省级重点教材和校级资助教材。另外,强化实践能力,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 竞赛,“中华杯”游戏设计大赛,全国艺术节大学生展演活动等主要赛事均有不俗表现。学院还举办年度博雅原创作品大赛,为在校生提供创作设计实践的平台。在 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除部分免费师范生参加学校创建的教学实验区的教育实习外,学院自建了4个教育实习基地和11个实习点,立项建设了4个非师范专业实习基 地和13个实习点,专业考察、户外写生基地5个。
建院六年来,新办动画专业游戏设计方向,选择了与信息技术人才交叉培养模式,符合 新型创意产业人才要求而获得财政部专项资金资助。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立项建设为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品牌专业,毕业生在基础教育岗位上树立起的良好社会 声誉,经教育部高等艺术教育委员会调研后,委托我院制定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规范,促进了全国美术师范教育的规范发展。我院本科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甚至出现同一地区或同一单位连续几年接收我院毕业生的情况。升学率年均17%,并且大部分学生考取了各地专门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或赴欧美、日韩等国深造,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学生逐渐增多。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增强学院整体实力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确立了“分层次发展、分阶段投入、分类型建设”的学科建设思路。确定了美术学为重点建设学科,以此为标杆,带动设计艺术学科及相关专业协调发展。
  自2005年开始进行重点学科建设以来,围绕美术学、设计艺术学二级 学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省人文社科项目和全国高校自主科研项目5项,获得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艺术学一级硕士学位授予 权。2010年,美术学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实现了近期目标,并着手中远期目标建设工作。
  通过美术学重点学科建设,学院整体实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尤其突出了自身的特色,保持并发展了原有的优势。首先,教师职务、学历层次大幅提高。高职务教师占教师比例的36%, 每年给本科生上课率达100%。又先后聘请德国艺术家丹纳、美国华盛顿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部主任林志教授、院长约翰·克里斯托教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楚史所邵学海研究员为特聘教授,定期来院讲学和工作,强化了高职务教师参入本科教学的队伍。通过外引内培,获博士学位教师已占25%,初步形成艺术与学术 并进的师资队伍。其次,学科研究一是形成注重于美术作品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文化内涵研究,以图式语言分析为基础,开展既具有古典学术背景,又重视当下社会 文化语境的美术批评与史论研究的特色;二是形成以注重视觉图式语言读写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公共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三方互动的教育理论与实 践研究,倡导图像叙事、视觉分析与文化阐释、彰显人文关怀的视觉艺术教育。凝练出近现代美术文化转型研究、现代美学与艺术设计模式研究、近现代美术教育研 究、楚艺术与长江中游古代美术研究、益智游戏与市场开发研究等几个集中的方向,培育出相应的研究团队并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标志性研究成果随之出现,相继 出版了美术文化研究著作7部,其中,辛艺华的《土家族民间美术》获“第二届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新美术等各美术学院学报或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再次,艺术创作与设计持续发展。中国画完备了人 物、山水、花鸟、书法四科,油画形成新具象语言探索与表达的特色,版画保持原有的铜版画优势。同时,新媒体艺术、陶艺和漆画创作也体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应用设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范围,承担项目大幅增加。近几年来,我院教师不断推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视觉语言,建构合乎当代艺术语境的视觉形象和艺术作 品。其中,魏谦、肖丰、朱振庚三位教授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绩显著的艺术家被编入大型文献《中国美术60年》。学院的队伍建设、学科研究、创作设计的 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分享至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排行


     

    邮编:430000                      

    电话:027-67868321           

    地址:华中师范大学10号楼   

    Copyright @ 2010~2019   All right reserved.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